作者:蘇思云 / 2018-05 / 攝影:陳應欽 / Web Only

王安頤坦言,對《LEZS》的經營,她一度曾局限在「小眾媒體」的概念內,早期雜誌重點都放在女同志議題上。「但我慢慢理解,女同志也是女性,我們的讀者也包含對同志議題有興趣的讀者,不須把自己做小。」後期,《LEZS》不僅談時尚、同志電影觀點與保養品,也加入更多國際同志議題報導。

一開始,她把心力大量投注在內容上,資金部分來自家族投資。而在採訪時,最難之處莫過於邀約藝人或受訪者時,常常被婉拒。但近三、四年隨著台灣社會對同志議題的接納,《LEZS》甚至邀來許多演藝圈重量級藝人如蔡依林、陳珊妮、楊乃文、桂綸鎂與安溥(張懸)等人登上封面。2017年4月,在大法官同性婚姻釋憲案發布前夕,《LEZS》以「Believer」(相信者)為主題,訪問三位同志先鋒—-投入同志運動超過30年的祁家威,以及立委尤美女、許毓仁。封面上的尤美女配上一片粉紅色背景,她的自信與堅定神情,也在網路上引發「美女變女神」的討論。

所謂凡走過必留下痕跡,《LEZS》這些年的努力,逐漸有了回饋。

王安頤說,愈來愈多企業開始想與《LEZS》雜誌合作,從紙本廣告到活動企劃、協助形象影音拍攝,都成為《LEZS》的營收來源。甚至,《LEZS》明年也計畫跨足為同志籌辦婚禮與活動的業務。


圓融,卻也曾是做老闆的難題

隨著想把事業做大的信念愈來愈強,對王安頤來說,營運與管理課題愈發無法逃避。

從辦派對到做雜誌,王安頤坦言,初期十分抗拒「老闆」這個稱謂。「你不覺得『老闆』聽起來是個很無聊的工作嗎?」她笑著反問。

自小就是「圓融派」的個性,成了王安頤當老闆的難題。「溝通到最後,我常常因為不想場面難堪,最後只好妥協。但成果不上不下,沒人滿意。」她以雜誌封面人物為例,「我希望某個人上封面,其他同事不同意,但因為過去很少說出自己想法,我突然強烈表達時,別人往往很難接受。」這些經驗讓王安頤逐漸了解,工作上要學習直接講出自己的判斷,溝通才會更順暢。

各種跟人有關的難題,一度也讓王安頤質疑:「為什麼我在做有興趣的事,但一直在處理人的情緒或瑣事?」她事後檢視,自己初期比較缺乏信心,一個專案可能問了 10個人的建議,每個建議都想聽,結果過程沒效率,也影響原本主軸規劃。「後來,我慢慢會先有自己的一些想法,再去找兩、三個人討論。」

現在的王安頤,逐漸對「老闆」這個稱呼不再那麼排斥,也從工作夥伴身上學習,更懂得幫員工找到成就感。「以前覺得自己是夢想家,你們就來幫我一起完成我的夢想。現在覺得『我們一起來創造好玩的事』,不只做我想做的,你有你的專長,也完成你想做的嘗試,員工有成就感,對工作才更有熱情,」王安頤說。

不擅網路交友,但樂於為雜誌嘗試新方式

談到近年來盛行的網路交友,不擅長用文字在網路聊天的王安頤笑著坦承:「他們太厲害了,我們也必須跟他們學習。」《LEZS》雜誌開始跟同志網紅合作:「有人一次直播一小時就是一萬人點閱,聲光效果都很專業,資訊的傳播力非常好。」

《LEZS》雜誌邁入7週年後,王安頤打算嘗試更多不同實驗。《LEZS》不僅在Instagram發布各式採訪素材,近期也開始推動影音計劃,在Youtube成立「LEZS TV」頻道。像「LEZS IN COLOR」專題,即藉由女同志偶像或支持同志的名人們介紹料理、穿搭等,讓女同志的能見度更廣。最近更邀請到女同志圈十分受歡迎的藝人林辰唏,透過短影音帶網友去花蓮民宿一日遊。

不管做什麼、怎麼做,王安頤想的始終是同一件事。

過去,王安頤曾為遊說同性婚姻法案,主張「名人有出櫃的義務」。

但現在,36歲的她認為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間點和任務。


對王安頤來說,天馬行空是她的日常,永遠有無數點子在腦中醞釀。就算環境不夠理想、社會對同志族群的誤解和偏見還沒有完全消失,她也不抱怨,因為她相信:

只有想辦法改變,別人才會跟隨你改變。

幕後花絮

獻給妳們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