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地 × 跨界 × 人才培育

文章內容由教育部授權

2017年,教育部試辦「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」(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,簡稱USR),主要有3項目標:

  • 強化大學與區城城鄉發展的在地連結合作。
  • 藉由教師帶領學生以跨科系、跨領域、跨團隊、跨校串聯的力量,或結合地方政府及產業資產,共同促進在地產業聚落與社區文化創新發展。
  • 培養新世代人才解決問題的能力,並藉此增進學生的在地認同,激發在地就業與在地創業的動力。

這3項計畫目標受惠的不只是地方、產業,大學也可以因此提高在地聲望,增加在地學生的喜好度、就讀意願,同時讓在校生提早找到人生發展方向,並培養學生積極、務實的工作態度,是大學推動USR是雙贏策略。

三大類型,各擅所長

整體而言,各大學投入USR 多以特色專長為主軸,在結合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下,規劃出適宜的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,目前教育部推動的計畫類型有3種:

  • 種子型計畫:計畫提案內容屬於問題界定和概念發想階段。計畫團隊可由單一學校之跨領域教師團隊推動,或由跨校之跨領域教師組成整合型計畫團隊推動。每案補助200萬元。
  • 萌芽型計畫:計畫提案內容屬於問題解決方案試行、概念驗證及發展階段。計畫團隊由跨校之跨領域教師社群組成,以整合型計畫團隊方式推動,必要時得納入其他公私部門或公民團體之成員。每案補助600萬元。
  • 深耕型計畫:計畫提案內容屬於規模擴大和模式推廣階段。計畫團隊由推動社會實踐已具經驗、規模及量能之跨校跨領域教師組成,必要時得納入其他公私部門或公民團體之成員。每案補助1000萬元。
大學擔起責任,試辦成效佳

試辦計畫推動後,大學受到鼓舞皆踴躍參與,總計2017年共有153所大學提出289件申請計畫,審核通過共有118校、170件,從表1~3也可看出不同的計畫類型、區域、議題申請與核定件數皆有所不同。

經過1年試辦期後,教育部將在2018年進入「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」執行期,屆時每所大學每年申請種子型、萌芽型與深耕型計畫總件數,將擴大到以4 件為原則,每校申請深耕型計畫件數至多1件為限。

實踐社會責任是全球浪潮,當世界營運規則不斷被翻轉,不管是企業或是大學經營都無法再獨善其身,唯有敞開大門,與地方共享知識、技術、資源,才能共創繁榮與成長,這是大學的使命,也是大學刻不容緩的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