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die Chung鍾礎斌 心理學家
畢業於牛津大學後,先後任職於多個行業,除了教育和培訓工作,亦在各大企業的市場研究、廣告策劃、數位行銷的企案中,領略大眾心理和生活型態。

「三十而立」

從前的人認為30歲便要成家立室、結婚生子,但隨著社會環境的改變、人生週期也延後,但無論如何,到了30歲都應該立定人生方向、計劃自己未來的人生。

夢想是一種自我認同

每個人在潛意識中都在追求和別人不一樣,但也許因為大環境及經濟的改變,加上新世代很難達到上一世代的經濟成就,「夢想」似乎遙不可及。但這並不代表年輕人沒有夢想,只是他們可能和過往世代有所不同。擁有人生目標或夢想,是一個人的自我認同(self-identity),每個人都需要有各自追求的目標,也許是家庭、也許是工作上的成就感。周星馳有一句經典的對白:「做人如果沒有夢想,那跟鹹魚有什麼分別?」這正反映擁有夢想對個人的心理健康有多重要。

為了達成夢想,人需要確立目標、建立計劃以及付出行動,但現代人的注意力往往被過多且零碎的資訊所影響,可能無法認清自己最重要的目標。近年史丹佛大學有堂很熱門的《設計人生》課程,透過設計思維(design-thinking),幫助學員透視自己的需求、了解自己的人生方向,運用內在動力和外在資源,制定「改變」的行動方案。

夢想為何令人不敢追?

人為什麼需要改變?為什麼總是明知需要改變卻遲遲無法付諸行動?心理學中有一個騎大象的比喻,我們的情感面是一頭大象,理性面則是騎象人。很多時候我們看見遠處有水源,但因眼前出現一個小水池,況且改變大象前進的方向需要耗費氣力、也可能有危險,所以理性上我們雖然知道應該朝水源的方向前進,但卻可能安逸在小水池旁,而等到最後一刻才行動去尋找真正需要的水源,最壞的情況便是在尋找水源的路上不幸渴死。

情感上的恐懼有兩種:一種是因為新的路沒有走過,未來有其不可預知性,以及擔憂自身能力不足而產生的恐懼;另一種則是害怕失去目前所擁有的,擔心如果看到的水源只是海市蜃樓,連前方的小水池也會失去。我們常說要勇敢跳脫舒適圈,其實如果看得透徹的話,現在所處的舒適圈可能也不是真的舒適,否則就不會產生改變的念頭;甚至內心對未來還是十分憂慮,這個舒適只是來自於習慣、以及安於現狀的惰性和對改變的恐懼。

換個策略,由外在改變內在

既然情感的大象如此難以操控,心理學對於那些想作出改變的人提出更有效率的建議。大象理論指出「環境」的重要性,因此不要執著於內心奮戰,而是要改變策略:透過改變環境與行為,由外部帶動自己的內心。

面對巨大改變,我們應先將一個大目標分成許多小步驟,從小做起,像設計藍圖一樣思考,給予自己力量和明確的目標,了解周邊的內外在資源有助於克服對於改變的恐懼或焦慮,然後擬定行動方案、分段執行,像馬拉松般一步一腳印,持之以恆便可完成長遠的距離,達到蛻變的目的。

記住,最重要莫過於勇於嘗試,嘗試過後才有機會了解什麼是對自己最好的方案,就如大考前參加模擬考一樣,知道自己的實力後便會作出改進,也能讓你更清楚這件事對自己的重要性。

成功的定義自己決定

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都不一樣,但不管你認為的成功是什麼,穩健的財務基礎可助你與理想中的生活更靠近,因為基本開銷搞定了,才有餘裕進行想做的事。其實財富自由並非難如登天,並非想像中需要很多資金才能開始,某些程度這其實反映出面對改變時自我設限的拖延心態。

檢視目標,先跨出嘗試的第一步,才能更明確知道自己需要累積哪些能力、適時做出調整,進而蛻變成功,達到理想中的人生藍圖。

貝萊德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獨立經營管理。台北市信義區松仁路100號28樓,電話:0223261600。本文所載之任何意見,反映本公司資料製作當時情況之判斷,可能因其後的市場變化而調整。投資人不應視為投資決策依據或投資建議。MKTGH1218A-6902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