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一樣的月收入、好生活,別人很快就存夠人生第一桶金?為什麼自己明明荷包守得很緊,銀行帳戶卻老是見底?所有專家都把原因歸結到一個重要癥結點:被理財盲點遮眼,忽略致富要訣。

理財,其實是一道簡單的數學公式,我們常受限於不正確的慣性思考與疏懶習性而不自知,理財並不難,只要釐清基本原則,便可自由發揮!

「錢有四隻腳,人有兩隻腳。用錢追錢,比人追錢快多了」、「罔賺卡未散」(勿嫌錢小就不賺),這些理財俗諺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菁華,點出了人生致富的基本原則,人人都可以朗朗上口,但能真正實踐的卻很少。其實,愈是不景氣,愈是加薪難,上班族愈要轉守為攻,效率理財,揮別瞎忙碌、傻存錢、傻投資的無窮輪迴。

身處數位金融崛起的年代,理財工具也走向方便、充足,正是揮別貧窮低谷的好時機。此時,有5大致富新觀念正在崛起,是新時代必須充分掌握的要訣。

節流比較重要?開源才能掌控金錢主導權

理財的兩大基礎,是「開源」與「節流」。上班族容易把「節流」放在首位,而忽視「薪水是死的,再如何硬省,也省不出大錢」的事實。不管用什麼方式,只要嘗試主動出擊增加收入,都能親身體會金錢的累積速度比瞎省錢快太多的甜蜜滋味。

一般來說,開源的方式不外乎3種:升遷加薪、經營副業、透過投資來錢滾錢。其中,升遷或加薪代表專業提升,固然象徵長期競爭力提高,能帶來立即成就感,但其他開源管道的重要性也不宜輕忽。事實上,若正副業搭配得宜,除了收入之外,不同領域累積的經驗和人脈,還能發揮加乘效果,再各自創造綜效。

總之,懂得開拓多元營收,才能掌握對財富的主導權,也能降低財務管理的風險。

第一桶金一定要100萬?降低門檻,更有達成信心

提到「存第一桶金」,一般人總不免以先擁有「人生的第一個100萬」作為基本單位。不過,在目前低薪、高物價的客觀現實下,這個數目並不容易在短時間內達成,反而容易讓人心生挫折。隨著投資工具日益多元,理財專家普遍建議,不妨把第一桶金的概念下修到10萬元、20萬元,如此,存錢會更有效率,不會因為目標太高而乾脆放棄。

尤其在智慧型手機普及化後,各式各樣的記帳、消費管理App應運而生,「節流」不再是每天得靠手寫記錄、反覆計算的苦差事。系統可以各式各樣的日常支出自動整合到記帳App裡,一目了然。此時,能否真正節流,反而取決於是否可聰明活用這些數位工具,降低培養好習慣的心理門檻。

怕虧錢,所以不想投資?累積經驗值,跌倒也是練習

投資不能只有紙上談兵,首重實作,過程一定得親自練習,才知道盲點和陷阱到底在哪裡。投資動作起步愈早,也代表可愈早進入理財成熟期。

理財專家夏韻芬就指出,投資是一連串跌倒和練習的過程,一般人平均約需有10年投資經驗,才可達到游刃有餘的成熟階段,逐漸了解自己的理財風格和適合的投資工具。

誰說投資只能是「大戶」的專利?現在「小錢投資」可正流行!金融業者推出各種「銅板投資」方案,幾百塊、幾千塊的收入月底餘額,都可以拿來購買基金,不受限於定時定額的緊箍咒,最適合錢不多、擔心投資操作失利的年輕上班族。

想要一夜致富?設定短期達標,獲利5%就算賺

如果沒有富爸爸,就別空想瞬間擁有如美國總統川普(Donald Trump)的財富。不管是開源或節流,千萬別把目標設定得太高遠,避免造成心生懶意或挺而走險的副作用。

最好以3個月、半年、1年為單位,預先設立短期達陣目標,投資獲利幅度也不要好高騖遠,獲利5%就可考慮出場,才能讓自己在建立經驗的同時,也處在損益安心的狀態裡。如果真的太忙、太懶,還可在數位工具上設定停損點推播通知,讓生活隨時充滿理財氛圍。而且,因為是親身實作,以3年時間晉身小富階級,成就感不輸創業打江山!

沒偏財運就放棄?適時調目標,存滿荷包並不難

別怕「致富」二字太俗氣,也不必隨著「1億元就退休」、「30歲以前理出1千萬元」等觀念起舞。每個人的財富安全感需求都不同,有些人真心需要一筆鉅款,有些人想要房子安身立命,有些人則渴望擁有長期穩定的投資被動收入。

不管是哪一種,只要精算後的財富目標,和客觀環境、自身立足點相較後不是遙不可及,都可以是富足的未來。而且,人生是條長路,每個階段的視野與需求都不同,請容許自己擁有隨時調整的彈性,美好未來就等著你!

一年又即將邁入尾聲,醒醒吧!別再原地踏步理財了!現在就展開致富之旅,精明地邁入荷包滿滿的2018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