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san Kuang一再強調,成為斜槓的目的不是擁有多重職業、多重收入,而是從中體驗多元的人生,然後在沒有名片、職銜的狀態下,踏實地定義出「我是誰」。

一輩子默默守著一份專業已Out,360度發展職涯正In。4種生涯規劃模式,挖掘你的多重潛能!

今年是《斜槓青年》作者Susan Kuang成為斜槓青年(Slashie)的第3年。她名片上的斜槓數目愈來愈少,卻愈來愈清楚自己的生涯目標。首度接受台灣媒體專訪,她分享3年來的轉變與體悟,以及那些《斜槓青年》書中還來不及提到的事。

從發表熱門部落格文章〈「多重職業」成為全球新趨勢〉,到出版暢銷書《斜槓青年》,現居北京、34歲的Susan Kuang(本名曠世典,以下稱Susan)是第一個將斜槓青年概念帶進中國的人,也隨著這本書被譯為韓文、繁體中文版,在台出版近一年,仍是商業理財榜冠軍,讓她幾乎成為華人地區的斜槓青年代表。

目前,Susan持續寫作,正在規劃出版下一本著作,同時也是線上英語培訓課程的講師,協助上班族提升發音及口說能力。

她每天早上7點半起床,先花上1~2小時製作英語課程,或批改學生作業;接著,一路寫書至傍晚5點。晚上10點就寢前,則是休息與學習的時間。與同儕相比,她雖然不是最富有,房子一樣是租的,生活也沒有平、假日之分,但她真心熱愛現在的兩份工作,也享受能夠自主分配時間的快樂。

不想走既有道路,大膽裸辭,重新思索人生

至於Susan步入斜槓生活的契機,要從2015年夏天的一封離職信說起。

帶著美國MBA學歷回到家鄉,她放棄CFA(特許財務分析師)二級考試,毅然決然投入一家美國Groupon與騰訊合資的團購網站公司。當時的她認為,網路產業雖然剛起步,但正在浪頭上,且身旁許多同事都喝過洋墨水、待過矽谷的公司。身處新創企業濃郁的創新氛圍中,每天和夥伴想像著網路如何改變人類的未來,Susan覺得自己已經做了最正確的人生選擇。

不料,隨時間過去,工作實質與她的理想漸行漸遠。她坐在辦公桌前,成日面對數字與流量,以及各種刺激消費者購買欲望的方案,成交後再拿去融資,公司永遠把收益擺在消費者真正的需求前。

「數據是死板的,由不得人掌控,但我比較在意工作的意義,以及是否能帶給社會貢獻,」事隔多年,Susan略帶著憤慨的語氣說。

因為公司的某次決策令她完全無法接受,於是萌生退意,希望就此離開這場金融遊戲。

做出「裸辭」的決定,只花了3天時間,那時的Susan已年過30歲。儘管同事勸她不要衝動、任性,也抵擋不了她內心堅決的聲音。她只想著,起碼身上還有一些積蓄,業餘時間也曾憑著書法和舞蹈專長賺取一點收入,不至於無以為繼。至於下一步該往哪走,她其實也毫無頭緒。

一段平凡的上班族離職經驗,竟能被反芻、轉化為暢銷多國的《斜槓青年》,關鍵在於Susan開始認真思考:「我為何對自己的職涯毫無想法?」她回顧,當時離開的,其實不只是一份正職工作,還包括主流社會價值帶給她的生涯想像枷鎖。

Susan認為,她身處的這個世代,成長於舊有的思維,卻面對嶄新多變的世界,無論是對成功、或對自我的定義,都是最容易感到迷惘的一群。

「長輩為我們建立一套根深柢固的邏輯:在學校好好讀書,才有機會考上好大學;考上好大學,就能找到收入好的工作;接著就能買房、買車、生小孩;等孩子成家立業後,就能安心退休養老,」Susan說,她也曾循著這套規矩構思人生,再加上成績不錯,一路以來都屬教育體系中的優勝組,直到考上大學,才第一次反問自己:「難道人生就只能這樣嗎?

她帶著這道困惑完成學業、找到工作,自留學到歸國,都沒有得到滿意的解答。

在斜槓裡找職涯需求,從填鴨式教育中,破繭而出

後來,身旁友人不經意地向她引薦由《紐約時報》專欄作家馬爾基.阿爾伯爾(Marci Alboher)提出的「斜槓」概念,這道傾斜45度的符號宛如刀刃,瞬間劃破Susan既定的框架,使她意識到

無論身處哪個人生階段,路都沒那麼窄,足以容納一個以上的選擇。而且每個選項都沒有對錯,端看做決定的人如何詮釋。

此後,Susan一面鑽研“Slash”的內涵,同時試著將興趣延展為工作。她曾舉辦畫展、出版4本個人雜誌、擔任百老匯爵士舞蹈教師、考取Cross Fit健身課程一級教練證照,也經營自媒體、擔任LinkedIn專欄作家。另外,她透過大量閱讀,擬定最適合自己的時間管理方式,以及規劃每年、每月和每周計畫的方法,養成斜槓生活該有的自律與效率。

只是,Susan也坦言,她在剛離職成為斜槓青年那一年,其實數度忙到沒有休閒生活,並未實現心中渴望的工作與生活平衡狀態。為此,Susan嘗試放慢腳步,重新檢視自己身上的每道斜槓。接著,在熱愛的各種項目中做出取捨,選擇2項收入穩定、適合發展成商業模式的專長,然後花更多心思投入,期待能做為畢生的志業。

如今,Susan的「內容創業者/英語培訓教師」生活樣式,最符合阿爾伯爾提出的5種斜槓模式中第4種:寫作+教學+演講+顧問組合。她解釋,這可說是個黃金組合,因為這4種身分能形成一個完美迴圈──寫作讓自己成為某個領域的意見領袖,演講邀約隨之出現,等到累積足夠經驗後,又能展開教學和顧問事業。如此能打造自我品牌,積累愈來愈深的影響力。

「《斜槓青年》只是點出這樣的現象,喚醒潛藏在年輕讀者內心的需求和心聲,」Susan說。華人傳統的填鴨式教育,讓所有學生都沒有自我探索的管道;而斜槓是一個補救的手段,它的宗旨在於,不預設任何標籤,不斷探索,直至找到自己願意長期投入,甚至投身一輩子的事。「當然,這樣的事情可能不只一件,但也不能太多,因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」她補充。

這也成了Susan著手寫第二本書的契機。未來,她打算以「協助青年探索自我」為斜槓事業的核心,思考如何設計一套具體運作的模式,達成這項目標。

找到一輩子的志業,為理想與現實找到平衡

問及Susan寫這本書至今的收穫,電話另一端的她沒做停頓,一連條列了3項自我探索的關鍵要領。

第一,是嘗試定義出自己的價值觀,清晰地說出「我覺得世界應該是這個樣子」。如此才能勾勒出一個人的人生使命感(life mission),找到願意一輩子投入的事。

第二,是在遇到挫折時,還能擁有堅持下去的動力。「如果世界上有一件事,讓人愈是投入其中、愈是感到欲罷不能,且能為了它承受痛苦,那就是對的事,」她舉例。

第三,則是建構一套執行系統,讓人們在找出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後,能夠有效率、有邏輯地實現夢想。

下一步,除了出版書籍,Susan更想發展的斜槓身分是「行動教練/諮詢師/講師」。「因為文字和線上課程帶給人們的幫助是有限的,真正的改變,還是需要透過面對面的諮詢、指導和教練方式來實現,」她說,兩份工作雖然看似不同,但出發點都是她真心認為有意義、對社會有貢獻的事。

「能夠想清楚自己要什麼並勇於追求,並不容易,」Susan強調。如果只是成天躺著空想,無法真正找出理想的工作與生活。所以,斜槓人生的重點不在於打零工、兼差經營副業,而是背後的自我探索。

「斜槓的目的不是擁有多重職業、多重收入,而是從中體驗多元的人生;然後在沒有名片、職銜的狀態下,踏實地定義出『我是誰』。」她總結。

《Susan Kuang的斜槓心法》

1.高EQ

遇到挫折、困難或打擊時,還能堅持下去,且始終保持情緒的穩定性。

2.自學力

能夠快速發現自己的盲點和不足,然後透過自主學習來補強,隨時擁有強烈的自我成長和進化能力。

3.行動力

如果沒有行動力的話,想法將永遠只是想法!